点赞!徐汇区这些案例获奖!JN体育官方网址
发布时间:2024-01-12 10:55:54点击:
JN体育官方网址大兴调查研究“问需于民”,在重大项目建设中“问效于民”,鼓励多元主体参与治理“问计于民”……1月4日,第六届中国(上海)社会治理创新实践案例对外发布,60件既有基层“烟火气”“泥土味”,又有国际大都市“科技范”“时尚感”的案例脱颖而出,彰显上海将全过程人民民主融入城市治理现代化的探索成果。
其中,徐汇区入选“十佳案例”1个、“优秀案例”2个、“提名案例”2个,总数位列各区前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十佳案例”——党建引领“片区治理”破题“小马拉大车”,看看徐汇区持续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的实际成效。
徐汇区下辖13个街镇、312个居民区,区域面积大、人口多、单位密度高,居民区数量居中心城区第一,基层治理对象面广量大、多元复杂。区委认真学习贯彻习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以习关于基层治理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指引,推动市委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六大工程”走深走实。针对基层减负过程中统筹实现赋权增能的命题,区委、区政府在深入调研总结基层探索的基础上,创新拓展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责任体系,在不设机构、不加层级的前提下全覆盖实行党建引领“片区治理”机制,有效巩固提升“市—区—街—居”治理体系,全面推动“小事不出居委、大事不出片区”,持续破解居民区“小马拉大车”困境。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基层普遍感到治理效能更高、干部责任担当更强,市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织密精细化治理网络。通过科学精细划分单元,各街镇因地制宜设置片区,徐汇区明确了片区治理职责,将保障性住房等新型居住形态、楼宇园区等非居住区域纳入片区治理体系。在常态化治理基础上,根据工作需要和片区特点,抓好“三旧”变“三新”等重点工作落地,推动群众反映强烈、居民区难以协调的问题快速处置。设立片区党委,成立“1+4+N”的片区治理工作队伍。“1”是指片区党委负责人兼片区长,由街镇领导班子成员担任;“4”是指片区基层党建、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公共安全“一建三公”的四方力量;“N”是指党建引领下的多元协同参与者,共同保障片区治理高效、高质量运行。推动多元力量下沉,把党建和政法综治、民政、信访、市场监管等各类治理力量常态化下沉至片区,及时回应和处理百姓身边急难愁盼问题。
构建扁平化组织体系。做实条块联动机制,构建街镇党(工)委统一领导、片区长负责、职能科室(基层站所)各司其职的片区治理格局。深化片区党委议事协商平台,深化“条块约请”协调机制,定期召开会议研究治理、发展等工作,统筹协调跨片区、跨领域、跨部门的疑难杂症问题。做强联治联管机制,通过“联合巡查、联合发现、联合处置、联合执法”,建立问题清单销项管理机制,形成“发现—解决—反馈”扁平化治理模式。强化数字赋能,推动数字治理场景应用,不断提升治理服务能级。做细督查考核机制,坚持全周期管理理念,片区长负责对重点项目进行跟踪督促,定期反馈目标执行情况,加快推进落实。
提升组团式治理效能。加快布局主阵地,推进各类基层服务载体、民生服务项目双向开放、资源共享。因地制宜推进每个片区至少1个党群服务中心(站、点)建设,融合打造“生活盒子”综合体。加快实施“15分钟社区生活圈”提升计划,从居民需求出发设置“生活盒子”功能,在党群服务、政务服务的基础上,配齐社区食堂、社区卫生站、社区文体、社区助浴“新四件套”,同时结合各区域特点,进一步拓展为老为小、休闲娱乐、社区教育、便民服务等个性化、精准化服务,满足全龄段人群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动员社区聚合力,持续完善党建引领的社会动员体系,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片区治理共同体。
力量凝聚在党旗引领下。目前,徐汇全区13个街镇61个片区均成立片区党委,组建“1+4+N”治理队伍,构建了党建引领下“处级领导包保、机关干部下沉、职能部门支撑、区域单位共建、多元力量参与”的治理架构,“实打实”下沉配备条块工作力量1200余人。
问题解决在百姓开口前。发挥片区平台组织群众、发动群众的作用,聚焦旧改更新、加装电梯、垃圾分类、为老服务等群众急难愁盼,结合“四百”大走访、“双周例会”等,跨前收集居民需求1500余条,条块协同回应解决问题1200余项,变基层“末梢”为治理“前哨”。
资源共享在群众家门口。结合“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布局,融合打造集聚社区食堂、医疗健康、文体教育、助浴等便民服务功能的“生活盒子”,全覆盖推进居民区党群服务站沿街设置,全力打造群众“喜欢来、经常来、愿意来”的家门口服务阵地。
徐汇区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主题教育中深入学习践行“四下基层”,进一步加强党建引领片区治理机制,充分发挥片区条块协同、重心下移JN体育官方网址、资源盘活的功能优势,将主题教育的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基层党的建设、完善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和显著成效,努力探索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徐汇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