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app平台入口新闻有观点·行业洞察 牛肉价格“不牛”如何稳产求进?
发布时间:2024-08-15 01:41:51点击:
JN体育首页在线JN体育首页在线央广网北京8月14日消息(总台中国之声记者杨昶)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有观点》报道,“降价”是牛肉市场持续了相当一段时间的关键词。从去年年初开始,牛肉价格持续走低,现已跌至近五年同期最低。根据农业农村部发布的数据显示,8月7日,牛肉批发价降至59.25元/kg,平均下来一斤牛肉还不到30元,而在去年1月,牛肉的平均价格是77.88元/公斤。同时,牛肉也已成为许多超市生鲜档口促销活动的常客,各类牛肉火锅店也纷纷推出各类特价套餐……
牛肉价格因何持续下跌?下行的肉牛产业会否触底反弹?未来,我国肉牛养殖行业将向什么方向发展?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有观点》特别策划“行业洞察”,本期从牛肉价格谈起,对话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吉林农业大学教授曹建民,内蒙古肉牛产业协会会长李杰。
近期牛肉价格的连续下跌引发不少热议。就波动不断的市场现状,内蒙古肉牛产业协会会长李杰根据对国内外市场的观察分析指出:“当前牛肉价格已接近国际牛肉价格……将进入基本稳定的局面,不会再出现断崖式的下跌。”
究其根本,价格变动的核心原因在于供求失衡。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吉林农业大学教授曹建民从经济学视角指出,牛肉价格下降主要是因为短期内的供给大于需求。他将供给方面的影响因素总结为三个方面:一是前几年国内推进了许多肉牛相关的养殖项目,这些项目的产出在2023年、2024年出现峰值;二是进口牛肉也在不断增多,且三年疫情导致了冻牛肉的累积;三是由于奶牛产业体系发展欠佳,部分奶牛会被淘汰为肉牛。众多因素叠加下,我国牛肉供给量过剩,而需求量则因为膳食结构、消费意愿等结构性因素以及正值淡季等周期性因素没有一并增加,二者的失衡便造成了牛肉价格持续走低。
对消费者来说,价格下跌无疑是福音,让人离“牛肉自由”更进一步。但于行业而言,这样的下行趋势也使得从业者面临着巨大压力与挑战,影响着行业的持续发展。李杰指出:“目前有70%—80%的养殖户处于亏损状态,只有30%的企业凭借存栏和出栏时间的调整、自身养殖肉牛品种的差异化等,处于微利或者是持平状态。”
这一阵痛源于我国肉牛产业的发展历史及固有特点,抗风险能力本就较弱的养殖户首当其冲。曹建民分析道,我国肉牛产业投资大、周期长,在养殖过程中现金回流比较慢,天然不耐风险。而且,目前中国市场上屠宰加工和牛肉销售者往往都会根据市场需求反过来订购活牛,这便将牛肉价格下降的风险自然而然地集中到了养殖端。
那么,在牛肉价格持续下跌的情况下,产业会否触底反弹?经历转型期阵痛,肉牛产业该如何涅槃重生?从行业发展的宏观角度辩证看待,李杰认为这段时间的牛肉价格下跌实际上反映了“产业正在大浪淘沙的过程中,(处于)由数量发展型向质量友好型发展的关键阶段,长期来看可能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具体而言,一方面,降低的利润空间迫使养殖企业通过科技手段和创新经营能力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供求失衡促使行业通过优化产品结构、加深产业链整合与延伸、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等方式,积极提升市场效益。“这种周期性的触底既是一个问题,也是产业发展的新机会。”李杰对肉牛产业的未来保持乐观。
面对下行的市场,我国政府也及时出台了相应的调控和扶持政策。今年6月21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发布《关于稳定肉牛生产发展的通知》江南app平台入口,专门为稳定肉牛基础产能、帮助养殖场户渡过难关提出各项举措,释放出政府对保障国家安全和自给自足的重视,凸显了对肉牛产业的关注。
据此,曹建民解读道,系列政策的重点给出了肉牛行业的三大改善方向:首先是“稳根基”,扶持母牛养殖户,稳定行业发展,缓解市场冲击;其次是“抗风险”,针对肉牛产业投入大、回款慢的特点,加大贷款投放力度,缓解经营者压力;同时要“抓落实”,将肉牛纳入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奖补资金,专项支持产品的发展。此外,政策还专门提到多措并举保障饲料供给、加强生产检测预警及指导服务等,共同助力肉牛养殖户降本增效。
古老的畜牧业经不起激荡的风雨,面向未来,我国肉牛养殖业正迎来调整的机遇期。虽然我国肉牛存栏数、产量、消费量均居世界前三,但人均肉牛消费量还有较大增长空间,仍待实现从肉牛产业“大国”向“强国”的跨越。于此,李杰建议从业者积极学习先进经验、总结反思问题,以国际视野迎合消费者需求,有计划地丰富我国肉牛品种资源,并依托龙头企业提升产品标准,促进我国肉牛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和品牌效应的形成。曹建民则抓住“差异化”这一关键词,指出未来需根据多元消费市场来建立稳定供应链,在提升产业韧性的同时,扬长避短走出一条“本地化、特色化”的道路。